在山东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,优势产业是当之无愧的“顶梁柱”。滨州,凭借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与不懈的创新探索,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。
一、研发驱动,筑牢产业发展根基
滨州的高端铝产业是其优势产业的典型代表,也是研发投入驱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在过去,铝产业多集中在基础加工环节,产品附加值低,抗风险能力弱。为了突破这一困境,滨州市大力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。
魏桥创业集团作为滨州铝产业的龙头企业,积极响应号召。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组建了一支由国内外顶尖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。通过持续的研发攻关,成功掌握了高精度铝板带箔生产技术,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。例如,其研发的新型铝合金材料,强度比传统材料提高了30%,重量却减轻了20%,这一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,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,使得滨州的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。
再看滨州的化工产业,同样在研发的助力下实现了飞跃。滨化集团聚焦绿色化工技术研发,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研发实验室,致力于研发更加环保、高效的化工生产工艺。通过多年努力,成功研发出了新型环氧丙烷生产技术,该技术采用了无氯原子排放的绿色工艺,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,减少了环境污染,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这一技术的应用,不仅让滨化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还引领了整个化工行业向绿色、低碳方向发展。
二、产业转型升级,开拓发展新路径
产业转型升级是滨州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。以滨州的纺织产业为例,曾经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,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、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。为了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,滨州的纺织企业纷纷加大在智能制造、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。
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,打造数字化车间。通过智能化改造,生产效率提高了50%,产品次品率降低了30%。同时,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,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,推出了一系列高端家纺品牌,产品远销欧美、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。从传统的纺织加工到智能制造与品牌运营的转变,华纺股份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,也为滨州纺织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。
滨州的装备制造产业同样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渤海活塞作为滨州装备制造产业的代表企业,曾经主要生产传统的汽车活塞产品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,企业意识到必须进行转型升级。于是,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研发出了一系列高性能、轻量化的汽车零部件产品。同时,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变。
三、政策支持,营造良好发展环境
滨州市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。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。同时,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,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。
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,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,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。例如,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,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,倒逼企业淘汰高污染、高能耗的生产设备和工艺,推动企业向绿色化工、精细化工方向发展。同时,政府还积极搭建产业平台,如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,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配套服务。
滨州市在山东优势产业发展中,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积极的产业转型升级,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。无论是高端铝产业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,还是纺织、装备制造等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实践,都为山东优势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未来,相信滨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在山东优势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,为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微信扫一扫
联系电话173299063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