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
SDCEIE 2025 新闻中心

中国铝产量逼近峰值!未来十年将驶向何方?

中国铝产量逼近峰值!行业拐点已至,未来十年将驶向何方?

各位关注制造业的朋友们,最近一组数据引发了行业震动 ——中国铝产量正加速逼近峰值!根据国际铝业协会(IAI)最新预测,2025 年中国原铝产量有望达到 4500 万吨,接近行业产能天花板。曾经支撑中国工业化进程的 “银色金属”,即将迎来历史性转折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铝产量见顶意味着什么?行业转型的风口又在哪里?

一、产量见顶:工业化后期的必然规律

回顾中国铝工业的发展轨迹,堪称一部 “追赶与超越” 的史诗:

  • 2000 年:产量仅 300 万吨,占全球 10%,依赖进口高端铝材;
  • 2010 年:产量突破 2000 万吨,跃居全球第一,成为 “世界铝仓”;
  • 2023 年:产量达 4200 万吨,占全球 57%,但增速从年均 8% 降至 2%。

这种放缓并非偶然:从需求端看,房地产、汽车、包装等传统用铝大户增长乏力。以房地产为例,2024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2%,直接导致建筑铝型材需求萎缩。从政策端看,“双碳” 目标倒逼高耗能产业转型。电解铝行业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 5%,碳排放占全国 4%,产能扩张面临严格限制。从国际竞争看,东南亚电解铝产能快速崛起,越南、印度 2024 年产能分别达 300 万吨、450 万吨,凭借低成本优势抢占国际市场。

二、产能天花板下的 “冰火两重天”

产量见顶,并不意味着行业衰退,而是进入 “结构性分化” 新阶段:

(一)传统产能面临洗牌

  • 高成本产能淘汰:目前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成本约 1.8 万元 / 吨,而新疆、内蒙古等煤电资源丰富地区成本低至 1.4 万元 / 吨。当价格跌破 1.7 万元 / 吨时,山东、河南等地的落后产能将被迫退出。
  • 中小企业生存危机: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,2024 年国内铝加工企业数量较 2019 年减少 23%,中小企业占比从 65% 降至 48%。

(二)高端制造迎来机遇

  • 新能源领域爆发:一辆新能源汽车用铝量达 500 公斤,是传统汽车的 2 倍;光伏组件铝边框需求年增速超 20%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正大幅增加铝合金电池托盘采购量。
  • 航空航天铝材突破:中国商飞 C919 客机铝合金用量占比 65%,但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。宝钢金属、中国铝业等企业正攻关 7 系航空铝材,打破美铝、诺德铝业的垄断。
  • 再生铝赛道崛起:2024 年国内再生铝产量达 1200 万吨,占原铝产量 28.6%,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50% 的水平。政策鼓励下,“十四五” 末再生铝占比有望突破 40%。

三、未来十年:行业转型的三大趋势

站在产能峰值的十字路口,中国铝工业正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蓝图:

1. 绿色化:从 “高碳” 到 “零碳” 的跨越

  • 能源结构重构:内蒙古、宁夏等地试点 “绿电 + 电解铝” 模式,利用光伏、风电实现 100% 可再生能源供电。魏桥创业集团规划 2030 年建成 50GW 光伏电站,实现 “零碳铝” 全产业链布局。
  • 碳捕获技术突破:中铝集团在广西试点碳捕集项目,每年可捕获 50 万吨二氧化碳,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或生产建材。

2. 智能化:制造升级的 “数字引擎”

  • 工业互联网应用:河南神火集团建成智能电解铝工厂,通过 5G+AI 实现槽况实时监控,劳动生产率提升 30%,能耗降低 15%。
  • 区块链溯源体系:云铝股份推出 “区块链 + 绿色铝” 平台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铝材的碳足迹、产地溯源,抢占高端市场话语权。

3. 国际化:从 “产能输出” 到 “标准输出”

  • 海外布局加速:中国铝业在几内亚投资的博法铝土矿项目,年产能达 1200 万吨,保障国内原料供应安全。
  • 规则制定权争夺:在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,中国主导制定的《再生铝原料》标准正式实施,改写了欧美国家长期主导的行业规则。

四、给从业者的建议:在变局中寻找确定性

无论你是铝企经营者、投资者,还是产业链从业者,以下方向值得关注:

  • 对企业:放弃 “规模扩张” 老路,聚焦高端材料研发(如汽车用 6 系铝材、航空用 7 系铝材),建立 “原铝 - 加工 - 回收” 闭环体系。
  • 对投资者:关注再生铝(如怡球资源)、铝基新材料(如云海金属)、绿电铝(如中国铝业)等细分赛道,规避高负债、高能耗企业。
  • 对求职者:传统电解铝岗位需求将收缩,但新能源材料研发、工业互联网运维、碳管理等新兴职业缺口巨大,建议提前转型充电。

结语:从 “世界工厂” 到 “创新高地”

中国铝产量的峰值,不是行业的终点,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。当 “量” 的增长触顶,“质” 的突破将成为主旋律。正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所言:“未来十年,中国铝工业要从‘规模领先’转向‘技术引领’,在全球产业链中树立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的新标杆。”

微信咨询

微信扫一扫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17329906373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