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
SDCEIE 2025 新闻中心

“铝改镁” 技术落地!海骊镁合金压铸技术获头部品牌青睐,滨州铝博会聚焦行业创新

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轻量化、高性能方向转型的浪潮中,“铝改镁” 技术现正成为行业变革的新引擎。作为轻质金属领域的 明日之星,镁合金凭借其密度低、比强度高、减震性优、电磁屏蔽性好等独特优势,正逐步在新能源汽车、3C 产品、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崭露头角,开启对传统铝合金材料的替代进程。在这一背景下,海骊集团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压铸技术,凭借其在材料创新、工艺优化、产品精度控制等方面的卓越表现,成功获得多家头部品牌青睐,成为 “铝改镁” 技术落地应用的典型范例。而即将于今年在滨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的 2025滨州铝”,将铝改镁 技术创新纳入核心议题,届时通过搭建展示、交流、对接平台,助力该技术在铝产业上下游的深度渗透,激活全产业链创新活力。

海骊镁合金压铸技术突破,获头部品牌青睐

海骊集团作为深耕新材料应用领域的行业先锋,依托旗下海骊新材料公司的研发实力,在镁合金压铸技术上实现多项关键突破,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为 “铝改镁” 大规模落地奠定基础。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,通过精准调控合金成分与微观组织,在保持低密度优势(密度较铝合金低约 30%)的同时,大幅提升材料的强度、韧性与抗疲劳性能 —— 屈服强度达到 300MPa 以上,延伸率超过 15%,远超传统镁合金水平,满足了汽车、航空等高端领域对结构件材料的严苛要求。

在压铸工艺环节,海骊引入先进的智能压铸单元与数字化控制系统,实现对压铸过程中压力、温度、速度等关键参数的精准控制。以其自主研发的 3000T 智能压铸单元为例,通过配备模温实时控制系统与真空辅助排气系统,可有效提升产品致密度,减少内部气孔、缩松等缺陷,使产品良品率稳定在 98% 以上;配合高精度数控加工技术,海骊能够将镁合金零部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 ±0.025mm 以内,薄壁区域厚度可做到 1.2mm,极大拓展了镁合金在复杂结构件、精密电子部件上的应用空间。

凭借技术优势,海骊镁合金压铸技术已成功获得多家头部品牌认可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海骊已与北汽福田、比亚迪等车企建立深度合作,为其多款车型提供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、座椅骨架、仪表盘支架等零部件,助力整车实现 10%-15% 的轻量化目标,显著降低能耗、提升续航里程;在 5G 通信领域,海骊为某知名通信设备厂商提供的镁合金 5G 基站屏蔽罩盖,凭借出色的导热性与电磁屏蔽性能,有效保障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,该项目将于今年 6 月正式进入量产阶段,预计年产能达数百万件。

滨州铝博会聚焦 “铝改镁”,搭建技术创新交流平台

作为国内铝产业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强的专业展会之一,今年这届滨州铝博会以高端铝业,滨州方案” 为主题,聚焦铝产业前沿技术与应用趋势,届时将 “铝改镁” 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展示与研讨方向。展会期间,还将特设轻量化材料与技术专区,集中展示镁合金、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最新研发成果,以及相关的压铸、成型、加工设备,为 “铝改镁” 技术上下游企业搭建一站式展示与交流平台。

此外,为促进 “铝改镁” 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,展会还将首次推出 一系列轻量化技术供需对接会,组织铝型材生产企业、终端应用企业与镁合金材料供应商、技术服务商进行 “一对一” 精准对接,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、寻找合作机会。

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,“铝改镁” 激活全链创新活力

通过“铝改镁” 技术的兴起,这不仅是材料领域的一次技术革新,更是对铝产业全链条的重塑与升级。对于上游铝企而言,“铝改镁” 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 —— 通过拓展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业务,可实现产品多元化,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;对于中游加工企业来说,掌握 “铝改镁” 相关技术,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,增强市场竞争力;而对于下游终端应用企业,采用镁合金材料则有助于实现产品轻量化、高性能化,满足消费者对绿色、智能产品的需求。

滨州作为 “中国铝谷”,拥有完整的铝产业生态体系,具备推动 “铝改镁” 技术落地与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。届时通过举办滨州铝博会,汇聚全球创新资源,然而滨州也积极搭建 “铝改镁”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,引导本地铝企向轻量化材料领域拓展,从而推动铝产业从传统加工向高端制造、新材料研发转型。届时将催生一批新的轻量化材料生产基地与应用示范项目,进一步激活

微信咨询

微信扫一扫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17329906373

返回顶部